1.国家对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权利给予物质保证的社会安全制度是( )。
A.按劳分配制度
B.按需分配制度
C.社会保障制度
D.平均分配制度
参考答案:C[解析]社会保障制度不是平均分配,不是按需分配,也不是按劳分配,而是根据社会保障对象的不同情况,在劳动者因失业、年老、疾病、工伤等暂时或永久失去劳动机会或劳动能力,没有或很少有生活来源时,由社会或国家给予一定的经济帮助,以确保其基本生活需求的一项制度,C项正确。
2.文件的高度严密性是指( )。
A.公文的保密性
B.公文语言结构的严密
C.公文行文程序的严密
D.施行办法的严密
参考答案:B[解析]文件的高度严密性是指公文文件结构与语言表达具有周密、严格、有效的特点,故参考答案为B。
3.“有用即真理"这种说法是主张( )。
A.真理的相对性
B.真理的绝对性
C.主观真理论
D.客观真理论
参考答案:C[解析]“有用即真理’’是实用主义关于真理的著名命题,由美国哲学家、实用主义哲学奠基人威廉?詹姆斯首先提出。这种观.占、把真理的本源问题和真理的作用混为一谈,把价值性当做真理的根本属性。实际上,真理的价值性是以真理的客观性为基础的,也就是说,客观性才是真理的根本属性。“有用即真理’’否定客观真理,主张主观真理,是一种主观真理论。
4.在古代欧洲,有过这样一首诗:那时候,上面的青天还没有称呼,下面的大地也没有名字,其阿玛诗(ep海洋)是大家的生母,万物都和水连在一起。这首诗体现的是( )。
A.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
C.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D.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参考答案:A[解析]A项,朴素唯物主义是用某种或几种具体物质形态来解释世界的本原的哲学学说,朴素唯物主义否定世界是神创造的,把世界的本原归根为某种或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但由于受到社会实践和科学水平的限制,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缺乏一定的科学论证和严密的逻辑体系,带有直观的、朴素的性质。B项,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又称机械唯物主义,它承认世界是物质的,但它以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解释自然界和认识论。C项,辩证唯物主义则是用联系的、运动的、发展的观点解释自然界和认识论。D项,客观唯心主义认为某种客观的精神或原则是先于物质世界并独立于物质世界而存在的本体,而物质世界(或现象世界)则不过是这种客观精神或原则的外化或表现,前者是本原的、第一性的,后者是派生的、第二性的。由此可知,本题答案应为A,即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5.1862年,林肯总统在白宫接见了一位作家,盛赞其“写了一部导致一场伟大战争的书"。著名作家查尔斯萨姆纳则说:“要是没有这本书,亚伯拉罕?林肯也不可能当选为美国总统。’’以上指的是哪本著作?( )
A.《常识》
B.《汤姆叔叔的小屋》
C.《飘》
D.《族人》
参考答案:B[解析]《汤姆叔叔的小屋》对美国社会发展的影响是深远的,特别是对美国废奴运动和南北战争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故选B。
6.“将多兵众,不可以敌,使其自累,以杀其势。在师中吉,承天宠也。这句话出自三十六计的( )。
A.偷梁换柱
B.隔岸观火
C.连环计
D.上屋抽梯
参考答案:C[解析]题干中的话意思是:敌军兵力强大,就不要去硬拼,应当运用计谋使其自相牵制,借以彻底削弱其战斗力,将帅巧妙指挥,用兵如神,必能获胜。这句话出自《三十六计》中的第三十五计——连环计。故选C。
7.激励是管理者为提高组织绩效而进行的重要活动,根据激励的相关理论,下列各项描述有误的是( )。
A.未得到满足的需要是产生激励的起点
B.奖励的价值越大,个人努力程度就越大
C.实施负强化应以连续负强化为主,以消除人们的侥幸心理
D.受激励者对所获取的报酬公平性的感觉影响他对所受奖励是否满意、满意的程度以及最终的激励效果
参考答案:B[解析]激励是指组织通过设计适当的外部奖酬形式和工作环境,以一定的行为规范和惩罚性措施,借助信息沟通来激发、引导、保持和归化组织成员的行为,激励水平越高,完成目标的努力程度和满意度也越强,工作效能就越高;反之,激励水平越低,则缺乏完成组织目标的动机,工作效率也越低。8项说法过于片面,个人努力程度并不仅仅受到奖励价值的影响。故本题选B。
8.下列关于公共产品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公共产品的效用是不可分割的
B.公共产品的受益具有排他性
C.提供公共产品并不是为了营利
D.公共产品的取得不具备竞争性
参考答案:B[解析]公共产品是向整个社会共同提供的产品,公共产品效用具有不可分割性、消费的非竞争性(非营利性)和受益的非排他性。故选B。
9.王某拾到李某丢失的钱包,当李某向王某讨还时,王某拒不归还,二人由此形成的债权关系是( )。
A.合同之债
B.不当得利之债
C.无因管理之债
D.单方民事法律行为之债
参考答案:B[解析]不当得利指没有合法根据,或事后丧失了合法根据而被确认为是因致他人遭受损失而获得的利益,应负返还的义务。《民法通则》第92条规定:“没有合法根据,取得不当利益,造成他人损失的,应当将取得的不当利益返还受损失的人。’’故选B。
10.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划分的依据是( )。
A.资本不同部分的价值周转方式
B.资本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作用
C.资本的使用时间长短.
D.资本不同部分的价格高低
参考答案:A[解析]生产资本的各个部分按照它们的价值转移和周转方式的不同,可区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故选A。
11.下列表述符合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的是( )。
A.意识是一种特殊的物质
B.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C.时间和空间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D.真理既是绝对真理,又是相对真理
参考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哲学常识。在马克思唯物主义中,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无论是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还是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它们都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这种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的客观实在性,就是物质性。整个世界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物质对意识具有决定作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实在的反映,这是两个概念,无法等同。故A项不符合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是l958--1960年“大跃进”阶段提出的,是在中共八届三中全会及其以后不断地错误批判l956年反冒进的基础上发动起来的,是“左”倾冒进的产物。明显违背了客观规律,故B‘项不符合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马克思主义认为从宏观来看,物体是绝对运动的、相对静止的。从微观来看,物体内部的分子或颗粒也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热运动,因此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故C项不符合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真理是一个发展过程,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这是真理问题上的辩证法。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或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真理的两重属性,二者是对立统一关系。所以本题的答案为D。
12.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基础条件是( )。
A.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B.提高公民科学文化素质
C.继承传统文化精髓
D.发展先进生产力
参考答案:D[解析]发展先进的生产力,是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基础条件。人民群众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主体,也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不断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归根到底都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故选D。
13.十八大报告中指出,( )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 )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 国力的战略支撑,( )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
A.深化改革 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科技创新
B.深化改革 科技创新 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C.科技创新 深化改革 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D.科技创新 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深化改革
参考答案:B[解析]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深化改革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是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故选B。
14.邓小平强调:“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就干不出新事业"从哲学角度讲,这句话主要告诉我们做事情要( )。
A.善用质变与量变的辩证关系,用创新的理念对待新事物
B.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准确判断、敢作敢为
C.善用联系的观点,发现发展的新态势、新思维
D.运用两点论和两分法,一分为二看待“闯"与“冒"的精神支撑
参考答案:B[解析]这句话主要体现的是我们做事情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敢于改造世界。故选B。
15.下列有关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表述,正确的是( )。[多选题]
A.深化改革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
B.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
C.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
D.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
参考答案:AD[解析]深化改革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故选AD。
公共基础高频考点真题演练024
08-20
公共基础高频考点真题演练023
08-20
公共基础高频考点真题演练022
08-20
公共基础高频考点真题演练015
08-20
公共基础高频考点真题演练021
08-20
公共基础高频考点真题演练014
08-20
公共基础高频考点真题演练013
08-20
公共基础高频考点真题演练020
08-20
公共基础高频考点真题演练012
08-20
公共基础高频考点真题演练011
08-20